4月20日晚,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公告称,其本金总额为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目前已获超75%的现有重组债务持有人递交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函件。
【资料图】
这意味着,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已实质性完成。
据了解,去年12月9日,融创中国发布了关于境外债重组重大进展的公告,彼时已向境外债权人小组提呈初步重组框架。
今年3月28日,融创中国与境外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将境外债务分为降杠杆、留债展期两大板块进行重组,为债权人提供了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部分融创服务股权、置换新票据等多种选项。
此外,根据强制可转换债券相同的条款,融创中国控股股东孙宏斌将此前提供给公司的4.5亿美元无息股东贷款,同步同价转换为融创中国的股权。
彼时,融创中国的债权人小组持债金额超过30%,近30亿美元,无论是权重占比还是债务规模都是行业内较高的。融创中国在当时的公告中表示,重组的成功需要广泛的支持,公司恳请未签署重组支持协议的所有现有债务持有人尽快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融创中国的债权人结构复杂,基数大,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欧美以及中国内地等多地,投票也各自需要一定的内部程序,此次投票横跨清明、复活节长假期。
“得到75%以上的债权人支持,不仅意味着本次重组已经板上钉钉,也说明了广大债权人对于融创未来可持续经营的认可。”上述市场人士谈到,后续只待法庭程序完成,方案便可正式落地执行。
考虑到部分债权人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加入重组支持协议的内部程序,融创中国将同意截止日期延长至香港时间2023年5月4日下午5:00。融创中国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响应部分债权人的要求和建议,以便他们能够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市场人士指出,融创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高比例的持有人支持,表明了市场对其境外债重组方案的充分认可。
据了解,此前,融创中国出现阶段性的流动资金问题,去年因无法按期披露财报,公司股票于2022年4月1日起在港交所暂停买卖。融创中国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推动公开市场债务的整体重组。去年底时,公司大约160亿元的境内债重组已顺利完成,成为目前出险房企中少数率先完成境内债重组的公司。
在3月底的境外债重组说明会上,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表示,过去一年,公司有两个工作重心,一个是全力保交付和基本运营,另一个是保价值,不再低价处置核心资产,这使得公司有一个好的恢复基础。
据汪孟德3月底时介绍,自去年以来,融创中国积极推进和AMC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为优质项目引入启动资金,盘活资产。目前已经落地了包括上海董家渡、武汉桃花源等项目,合作落地规模超200亿元,还有不少项目在持续推进和落地过程中。
据了解,在境内项目层面融资上,融创中国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的贷款比较正常,尤其是核心城市的、与实力合作伙伴的合作项目。而对于一些由于市场下滑造成贷款展期的项目,公司一直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于银行类通过总对总推动等进行合理的展期,对于一些信托等展期难度较大的融资,公司也在积极和金融机构沟通,制定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引入AMC等第三方资金的方式去解决。
在内部管理方面,融创中国对此前的经营策略进行了调整,聚焦更有优势的核心城市,缩小管理半径,调整优化管理架构,目前公司已经将7个区域拆分整合成10个区域,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控。
融创中国分别在去年12月、今年3月底完成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2022年中期及全年业绩,上市规则规定的所有财务业绩均完成刊发。4月13日上午9时,公司股票于联交所正式恢复买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