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资料图)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变化的速度缓慢,但经过日积月累,不同时代的语言有着明显差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使用着的活语言总是在缓慢地变化。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观念,旧的事物往往会被替代而消失。与之相应,语言中的词汇会逐渐更替。
同一个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可能分化为不同的社团或社会,不同的社团或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又有可能彼此接触以致统一;社会的分化、接触、统一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接触和统一。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而引发的词汇或用法的变化。eg:聊天→侃大山,真棒→盖了。发音省力引起语音变化,eg:总是挨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语音上会弱化。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之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要发生变化,破坏了平衡,那么系统内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例如:
①远古汉语是单音词占优势,语音系统复杂,声母和韵母中音位和音位的组合方式比较多样,单音节的词互有区别。之后先后发生了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等变化,音节结构趋向简化,声调应运而生。
②两汉之后,音节结构进一步简化,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减少,新概念和新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方式出现,即加长词的长度,用复合构词法构成的双音节词代替带音节词。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主导地位。
③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一些新变化,双音词内部的两个位置上因语素出现频率的不同而在语音、语义、语法上产生轻重主次的区别。固定位置上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语素,语音上弱化为轻音,eg:-子,甚至失去音节身份,eg:-儿,语义上意义泛化,语法上搭配能力大大增强。
④以上三个进程相辅相成不断发展,使得某些定位的高频语素词缀化,eg:第-、老-,从而出现了新的派生构词规则,汉语的面貌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语言中的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eg:古英语、古法语有复杂的变格、变位系统,现在都大大的简化了,这些语法面貌的改变是语音弱化和脱落的结果。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
渐变性:语言是社会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语言的演变只能因势利导,保持稳定的状态下,逐渐发生改变。
不平衡性: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词汇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因此反应最灵敏,变化最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同时,在语音、词汇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语音、词汇、语法各个子系统及其不同方面变化速度不平衡。
①词汇变化的灵敏性:原因有社会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等,表现在词汇变化中则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
②词汇变化的稳固性:第一,词汇中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不容易发生变化,eg天、山、水、日、大、小等;第二,构词材料(词根、词缀)、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原有的。
③语音形式变化慢: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相对稳固,一种语言中,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音值的变化相对快一些,eg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言语社团的人的方言语音音值听起来有差别。
④语法变化慢:创造新词用的是语法中的词法格式,旧词的消失不会对结构规则带来影响,句法也同理,不会轻易发生变动。
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音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变化速度也可能不平衡。
语言变化不平衡性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的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那样变。
总的来说,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是不均匀的,同一社会有不同程度的分化,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社会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与之相应,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这三种情况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
二、社会方言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eg:官腔、干部腔、娃娃腔等。
语言中社会方言的数量难以计算。eg:①年龄不同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在语言使用上各有差别。上海话中,老年人对“烟”“衣”读音分得很清楚,年轻人已经部分。②性别加年龄的言语社团差异,北京年轻姑娘发的女国音,发z、c、x时舌位偏前,中老年妇女以及各个年龄段的男性没有这种现象。③不同性别在语言上各有特色,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日语中有些词是成年男性才说的,另外一些词只有妇女和孩子才说。
社会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可能体现,词汇方面用词的不同最为突出。eg:①不同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各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词语,行头、龙套、生旦净末丑是戏曲界的行业用语。②不同的社会阶层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我们称之为阶层方言,如一些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下层的语言和贵族语言的差异。
特殊的社会方言:黑话。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其中的词语可以被人们了解、运用,甚至成为全民语言,eg休克、角色等;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eg《林海雪原》中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
一个人可以掌握多种社会方言。一个人交叉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中,就能够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语言的风格变体:同一言语社团的人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而是因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eg:北京人和小孩子说话,多用一些列的重叠,“我带你上街街,坐车车,买糕糕。”此处的重叠表示喜爱,而非表示每一。
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变体,它们所使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有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能够弄懂的,不会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社会方言中各个行业的用语已经成为丰富语言词汇的一种重要途径。社会方言增加了语言的弹性和表达力。社会方言成为说话人难以掩饰的身份和修养的标记。
三、地域方言
一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通常会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可能发生集体迁徙。这些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简称为方言,俗称话,eg江浙话、福建话、吴方言、闽方言。汉语不同的方言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大,词汇和语法差异小,语音差别较大。学界划分汉语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
方言可以分为三级区分:方言、次方言、土语。确定是方言还是语言:要看语言本身的差异,要看使用语言地域分支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是不是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看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eg:使用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的人分属不同的民族,历史上各自组成独立的社会,么有共同的书面语,虽然它们都能互相听懂,但是没有归属同一语言的认同感,学界判定它们是独立的语言。
语言认同感是确定语言或方言身份的最终根据。eg:英国和美国是不同国家,但是都认同自己说的是英语;西班牙和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其他国家都认同自己说的是西班牙语。
汉语方言的分歧很大,在划分时可分为七大方言,每一个方言内部又分次方言、土语。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即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eg北方话叫蚕豆,绍兴话叫罗汉豆,宁波话叫倭豆等。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有重要意义。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在地域上未完全分化的社会由于战争、政治事件等原因而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独立的国家,并创制各自不同的文字和书面语,各地说话人的语言认同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再认为各地所说的是同一语言。eg: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了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言。
方言VS亲属语言:分类的主要差别是由语言外的因素决定的,如果着眼于语言内的表现,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历史上的同一组语在地域上的分化,性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组语/母语/原始语/原始共同语:指共同的祖先语,eg汉藏语;后代语/子语:eg汉语、藏语;姊妹语言:直接来源于同一母语的几个后代语。这些说法只是一种比喻说法,不等同于生物学上的概念,因为:①人类学上的母子是可以并存的,语言谱系则是演化关系,子语出现母语也就不复存在;②人类学上必须有父有母才能有子,同一语言的分化却是有母无父。
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谱系分类可以用谱系树图形来表示。由同一个组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再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班图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美洲印第安诸语言、澳洲土著语言、西伯利亚诸语言等语群。
有些语言,至今还没有弄清它们的亲属关系,eg朝鲜语、日语。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分布地域最广:亚洲的印度、欧洲、美洲和澳洲多数人都使用印欧语系的语言,其中使用英语、西班牙语的人最多、最广。
印欧语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乌拉尔语系、闪-含语系的研究也比较充分。汉藏语系的研究还相当年轻。
汉藏语系究竟可以分为几种语族和语言,目前语言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①我国学者大多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藏缅、侗台、苗瑶四个语族。分类依据:这些语族在结构类型上有共同的特点,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语序、虚词,而不同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有一类专门的类别词等等。②国外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只有汉、藏缅两个语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我国境内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汉语;
藏缅语族:藏语、彝语、景颇语、羌语、傈li4僳su4语、纳西语、拉祜hu4语、哈尼语、土家语、独龙语、白语;
侗台语族:壮语、布衣语、傣语、侗语、水语、仫mu4佬语、毛南语、黎语;
苗瑶语族:苗语、瑶语、畲she1语等。
汉语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他语言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
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十几种语言:
突厥语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柯尔克孜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等;
蒙古语族: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等;
满-通古斯语族:满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锡伯语、赫哲语等。
约有六百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区。
属于南岛语系的有:
阿美语、排湾语、布农语、邵语、噶玛兰语、邹语、卑南语、雅美语等十几种语言,几乎都分布在台湾,约有二十多万人使用。
属于南亚语系的:佤语、布朗语、崩龙语等语言,约有二十多万人使用,分布在云南。
属于印欧语系的有两种语言:塔吉克语、俄语,约有两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新疆。
朝鲜语约有一百二十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京语约有四千人使用,分布在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沿海地区。
亲属语言、地域方言、社会方言都是同一个语言的历时演变与分化,其区别在于分化的程度、趋异存同的程度有所不同。从语言自身看,一个语言的演变和分化有其内在的语言规律,分化后的同源语会保留共同祖先的一些共同特征,也会有一些不同于非同源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